本站提供注册、登录、开户、咨询、APP下载等服务。平台拥有合法营业牌照,正规经营,公平公正,24小时在线客服随时为你服务。
问题一:偿债能力弱怎么办 偿债能力弱,意味着企业资金紧张,投资风险大,随时有关门的可能。
问题二:怎样解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差,和长期偿债能力差? 企业偿债能力,无论短期偿债能力还是长期偿债能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的途径:
1、加强存货的日常管理。
安排好生产与销售,在正常生产的同时减少原材料库存,大力售出产成品,尽力防治存货积压,由于存货本身变现能力低,过多会占用资金,直接影响偿债能力;另外,也应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赊销时要认真对比收账的成本与新增的盈利,及时关注相关客户的信用状况,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由客户的差异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账政策,谨防应收帐款过大;还要科学地长期投资、购置资产,投资前应细致地预测项目的前景、分析投资的风险及回报情况,避免盲目投资;购置资产时要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联系,防止固定资产闲置过多,占用资金。总之,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充分保持各类资产较好的质量水平,为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打好基础。
2、科学举债与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紧密相联
当前市场竞争尤其激烈,很多企业的资金链都相对紧张,现今资本市场举债的方式种类繁多,不再是过去的向银行贷款单一方式,可以向资金市场拆借、使用商业信用,甚至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外资等方式,但不同的筹资方式,其资金的使用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风险程度、灵活性也各不相同,对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企业一定要事先进行合理的筹划,根据借款的多少、负债的期限长短、紧迫性、结构特点、可承担利率的高低等等,将各种举债方式的优缺点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承受能力、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以及对自身资本结构的风险影响程度相结合,来慎重选择最适合自己、风险最小的筹款方式,这样才能将不能偿债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3、选择合适的举债方式,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
身边往往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的破产倒闭不是资不抵债,却是因为缺乏合理的安排,导致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事先应制定合理科学的偿债计划。企业平时正常的经营管理、资金的运作都应与偿债计划紧密相连。制定偿债计划首先要求财务报表提供的相关信息必须准确可靠,并根据相关的债务合同、契约悉数逐一地列明债务具体到期时间、金额、利息等,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资金收入,将每笔债务支出对应到相应的资金,做到量出为入,有备无患,让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偿债计划、资金链三者之间能充分配合,尽量使企业有限的资金通过时间及转换上的合理安排,依次满足日常经营及每个偿债时点的需要。
问题三:企业偿债能力低企业自身效益会怎样 如题所述,偿债能力低下一般可视为负债率较高,容易遭致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严重阻碍企业发展。
那么,短期内或许未对经营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但如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企业效益。
问题四:短期偿债能力低应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5分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偿债能力分析两个方面。
(1)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常用指标。
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
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
(2)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长期负债/营运资金=长期负债/(流动资金-流动负债)。
问题五:如何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个方面。短期偿债能力主要表现在公司到期债务与可支配流动资产之间的关系,主要的衡量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常用指标。 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即用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偿还企业短期债务。通常认为最低流动比率为2。但该比率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获利能力;流动比率过高还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过多且收账期延长,以及待摊费用增加所致,而真正可用来偿债的资金和存款却严重短缺。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 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有时还扣除待摊费用、预付货款等。在速动资产中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的变现速度慢,可能还存在损坏、计价等问题;待摊费用、预付货款是已经发生的支出,本身并没有偿付能力,所以谨慎的投资者在计算速动比率时也可以将之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影响速动比率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投资者在分析时可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准备计提政策一起考虑。通常认为合理的速动比率为1.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1年以上债务的能力,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可通过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及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来分析。 (1)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 对债权投资者而言,总是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这样其债权更有保证;如果比率过高,他会提出更高的利息率补偿。股权投资者关心的主要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如果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大于企业负债所支付的利息率,那么借入资本为股权投资者带来了正的杠杆效应,对股东权益最大化有利。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通常在40%60%之间,规模大的企业适当大些;但金融业比较特殊,资产负债率90%以上也是很正常的。 (2)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长期负债/营运资金=长期负债/(流动资金-流动负债). 由于长期负债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地转化为流动负债,因此流动资产除了满足偿还流动负债的要求,还必须有能力偿还到期的长期负债。一般来说,如果长期负债不超过营运资金,长期债权人和短期债权人都将有安全保障。 (3)利息保障倍数是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加利息费用之和与利息费用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 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在进行分析时通常与公司历史水平比较,这样才能评价长期偿债能力的稳定性。同时从稳健性角度出发,通常应选择一个指标最低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
问题六:公积金贷款偿债能力不足怎么办 在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中规定,如果出现不能还款,银行有权处置所按揭的房屋,如果房屋自身价格不足的话,还有权继续追究借款人和担保人的。
而且对个人影响很大,会在人行个人征信系统中留下不良记录,也就在所有银行无法办理信用卡和贷款了。
因此如果无能力供款的话,最好提前和银行商量,进行贷款延期或者在房市较好时,提早变卖房产。
问题七:通过报表如何分析偿债能力高低 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偿债能力的高低。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主要运用以下财务比率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从该指标的计算可见: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不过,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另外,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比如,采用宽松信用政策,以赊销为主的企业,其所需的流动比率就高于那些以现金销售为主的企业.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因而也称之为2与1比率.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的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但是企业可能仍然拥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不仅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存货中还会发生一些损失.因此,在分析中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减去,可以更好地表示一个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它说明1元流动负债有1元的速动资产做保证.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企业将会依赖出售存货或举借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借新债形成的利息支出.如同流动比率,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在对速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应收帐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
(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这项指标近几年随着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分析中受到的关注而被日益重视,运用它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短期的偿还能力.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企业的资产总额应大于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应小于100%.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50%以下),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和负债经营能力.
在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会因代价较小使所有者的收益增加.因此,所有者总希望利用负债经营得到财务杠杆利益,从而提高资产负债率.但债权人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一些,因为债权人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权益的安全方面.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于甚至大于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可见,企业负债经营要适度.
(5)有形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有形......
问题八:如何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问题九:怎样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能力。其分析内容一般应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2:1的比例比较适宜。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西方企业传统认为,速动比率为1时是安全标准。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后的余额。因此,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加准确,可靠地评价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3、现金流动负债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是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动负债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长期资产适合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此项比率较大,从企业所有者来说,利用较少的自有资金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
2、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所以,企业在评价产权比率适度与否时,应从提高获利能力与增加偿还债务能力二方面综合进行,即在保障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产权比率。
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该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其重要启示:若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从长期看,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当大于1,而且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如果小于1,企业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4、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100%
长期资产适合率从企业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的平衡性与协调性的角度出发,反映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该指标在充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盲目投资、长期资产挤占流动资金,或者负债使用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
问题十: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 如何科学判断企业偿债能力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及投资者,有必要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好还是坏,单凭分析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必须与获利能力、现金流量指标相结合,这样来分析,才能反映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
通常认为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现金负债率等。通过计算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了解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可以了解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公司的流动比率大于1,速动比率大于2,资产负债率低于50%(在我国低于60%)是合理的,说明该公司偿债能力较强。但笔者认为,单纯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是不能反映公司真实的偿债能力的,而应该与公司的获利能力结合起来分析。
公司偿债能力的好坏也取决于公司获利能力的高低,即使公司的各项偿债能力的指标都符合上述标准,如果该公司处于衰退期,并且是夕阳行业且获利能力很低的话(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资金成本),则该公司从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可能短期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但是,从长期来看,该公司的偿债能力是不可靠的,是值得怀疑的。相反,如果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如大于60%),但只要该公司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公司负债的资金成本及该公司的获利能力较强,并且该公司处于发展阶段以及朝阳行业的话,则该公司从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来看,短期内偿债能力较差,但是,长期而言,该公司的偿债能力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单纯地以偿债能力指标的高低来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是不科学的。
通常而言,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等。但是单纯的分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获利能力指标而得出公司能力相关指标也是片面的,我们认为获利能力的好坏与否应该与公司获取的现金流量(本文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的能力结合起来考虑,即使从获利能力相关指标分析得出公司的获利能力较好,但是如果没有稳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基础,则该公司的获利能力是值得怀疑的,说明该公司的收益质量不高,收益能力不可靠、不能持续。相反,即使通过分析公司的获利能力指标而反映出公司的获利能力一般,但是该公司如果有稳定可靠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作为保障,则该公司的获利能力是真实可靠的,是能够持续的。
;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什么是息税前利润?通俗地说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税的利润。公式为: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
公式很简单,但很多不懂财务报表的投资者可能不知道怎么计算。教给大家一个生搬硬套法,打开你的股票行情系统,输入你所购买公司债券所对应的股票的名字按回车(为什么是输入股票的名字而不是债券的名字呢?因为股票页面找到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更详细一些),再按F10,你就进入了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信息页面。点击财务概况,就会出来许多表格,再点击利润表,你就能看到这家公司利润的形成过程了。在利润表里,你在最后几行可以找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综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总额”(有些行情系统也直接叫做“净利润”),这就是前边公式里的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所得税”也在这张表里。
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这个不太好找,需要下载企业的年报。上市公司的年报在股票F10页面或者各大财经网站都能下载得到,在年报里你可以搜到利息费用这一项。这就是公式中“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这一项。
所以依靠股票行情系统里的F10,你就能够轻松的计算出该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
以贵州茅台为例计算其2013年的利息保障倍数:
其2013年的净利润为15136630000元,从贵州茅台2013年年报中查到其利息支出为35507483元,企业支付的所得税为5467460000元,息税前利润=15136630000+35507483+5467460000=20639597483元。利息保障倍数=20639597483÷35507483=581倍。
以苏宁云商为例计算其2013年的利息保障倍数:
其2013年的净利润为279020000元,从苏宁云商2013年年报中查到其利息支出为234765000元,企业支付的所得税为40080000元,息税前利润=279020000+234765000+40080000=553865000元。利息保障倍数=553865000÷234765000=倍。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买贵州茅台的公司债券的风险非常小(如果茅台发行公司债券的话),因为茅台的利润是其支付利息的581倍,根本不愁没有钱还。事实上,茅台的现金都有好几百亿,根本不需要借钱和发公司债。而苏宁云商,其公司债的风险就高得多了,因为其利润只是其利息的两倍多,一旦出现经营上的失误,靠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很可能就还不上利息了,很可能需要借钱还利息或者卖资产。因此苏宁云商要发公司债券,其利息应该会比较高。
从以上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利息保障倍数是一个衡量公司债券安全性很好的标准,如果把一家公司五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放在一起看,你就能清晰的看出买这家公司的债券到底靠不靠谱。
当然,影响债券的因素非常多,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可能发生突变,不能单从一个指标就做决定。但是,利息保障倍数能够保证最基本的安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公司债券,所有债权类的理财产品都能用此种方法分析。只不过,你得有本事找到这些数据。
没有规定。
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没有统一的一个正常指标,每个企业情况不一样,周转率也不一样。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运用总资产周转率分析评价资产使用效率时,还要结合销售利润一起分析。对资产总额中的非流动资产应计算分析。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资产投资的效益越好。
扩展资料
资产周转率可以分为总资产周转率,分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和单项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三类。
不同报表使用人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的目的各不相同:
1、股东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以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
2、债权人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明其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或其安全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信用决策。
3、管理者通过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资产周转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税前利息+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利息偿付倍数是企业最关心的指标,因为利息偿付倍数能够反映企业利息偿付安全性。并且 现金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比收益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更可靠,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
一、利息保障倍数的定义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得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利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这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保障倍数越大,表示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高。 因此,债权人应当分析利息保障倍数的指标,以衡量债务资本的安全度。 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是应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足够的支付利息的能力,反之亦然。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息税前利润,利息支付将变得困难。
二、利息保障合适的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的极限是3。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经获得的利息倍数或利息偿还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税前利润(EBIT ) )利息费用=)税前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利息费用。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基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界限为3。
另外,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也反映了其对偿还到期债务的盈利能力保证程度,它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要维持正常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大于1且比例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损失、还款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表明元债务利息有多少倍的息税前利润作保障,它可以反映债务政策的风险大小。如果企业一直保持按时付息的信誉,则长期负债可以延续,举借新债也比较容易。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如果利息支付缺乏保障,归还本金就很难指望。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可以反映长期偿债能力。
如果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表明自身产生的经营收益不能支持现有的债务规模。利息保障倍数等于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息税前利润受经营风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而利息的支付却是固定数额。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公司拥有的偿还利息的缓冲资金越多。
上一篇:急救图标为什么都有蛇
发表评论